2016 年美國餐飲業(yè)簡直“凄風苦雨”:人流量下降了,不少關店——每百萬人口的餐館密度降到了十年以來最低值。根據市場分析公司 NPD:截止 2016 年第三季度的數據,每百萬人口擁有 1924 個餐館。
這也得到了行業(yè)其他機構的印證。根據餐飲行業(yè)數據分析公司 TDn2K 的數據,2008 到 2016 年美國餐飲行業(yè)的客流量下降了 14%。“從人流量來看,餐飲行業(yè)從金融危機之后就一直沒有恢復元氣,”其總監(jiān) Victor Fermandez 說。
NPD 分析是人流量下降主要是因為午餐時間出去吃的人變少了 2%。這跟在家工作的人增多有關。超市生鮮和熟食也搶了不少客源——更多的人選擇中午自己做飯或者買超市的熟食。這個趨勢沖擊美國餐飲業(yè)有一陣子了:包括熟食在內的超市內餐飲從 2008 年~2015 年收入上升了 30%,2015 年總收入是 100 億。
另外,越來越多人網購,而不是去購物中心買東西順帶進餐——這使得晚餐和周末購物中心內的餐廳的人流減少?!百徫镏行膬然蚋浇牟惋嫀尤肆髟絹碓诫y了,”Victor Fernandez 說。
好消息是,出去吃早餐的人變多了(功不可沒的是以麥當勞為首的推出早餐或全日早餐的品牌對市場的培育)。消費者在餐館每單的花費增加了 2~3%,一部分原因是得來速(drive-through)和購買各種套餐促成的。不過餐廳的平均價格也上漲了——這是商家應對下降客流量維持收入和利潤的手段。
從餐飲品類來看,Victor Fernandez 說:”人們要么選擇非常便宜方便的快餐,要么是去體驗更豐富的高端餐飲?!?/font>跟快餐、休閑快餐(Fast Casual)比,帶有餐桌服務的休閑餐廳(Casual Dining)的成績是最差的——它們不符合人們繁忙節(jié)奏快的生活,另一方面體驗又不夠好。前不久旗下擁有眾多休閑餐飲品牌的 Bloomin’ Brands 宣布在全國關閉 43 家店。
Fernandez 認為餐飲品牌想脫穎而出,需要有很強的服務水平,或者比較低的員工流動率,并且利用科技優(yōu)化點餐體驗和效率。
題圖來自 Pexels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